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

都是辣椒惹的禍?

原告洛瑪斯坦有限公司為經營印度料理餐廳之業者,於2016629日以系爭商標(如下),指定使用於「餐廳;小吃攤」服務,向被告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註冊。經智慧局核准列為註冊第1825209號商標。其後,參加人美商布林克國際公司(Brinker International,Inc.,下稱美商布林克)認為系爭商標與其註冊第00047012號商標、第00193699號商標(下合稱據爭商標,如下所示)提出異議,主張系爭商標違反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款、第11款及第12款規定,智慧局審查後,認為系爭商標確有違反第30條第1項第10款規定,於20181228日做出系爭商標應予撤銷之處分。原告訴願遭駁回後,續於智慧財產法院提出訴訟。

◎系爭商標
註冊號: 1825209
申請日期:2016/06/29
商品或服務名稱:餐廳;小吃攤








◎據爭商標
註冊號: 00047012
申請日期:1990/02/03
商品或服務名稱:餐飲服務




            

    註冊號: 00193699
    申請日期:2003/04/02
                 商品或服務名稱:餐廳,飲食店,酒吧服務。




商標法第30條第110款規定,商標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註冊:…十、相同或近似於他人同一或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註冊商標或申請在先之商標,有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者。至於判斷是否「有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者」,法院法院會參考下列因素:(1)商標識別性之強弱;(2)商標是否近似暨其近似之程度;(3)商品/服務是否類似暨其類似之程度;(4)先權利人多角化經營之情形;(5)實際混淆誤認之情事;(6)相關消費者對各商標熟悉之程度;(7)系爭商標之申請人是否善意等,綜合認定是否已達有致相關消費者產生混淆誤認之虞。

一、據爭商標非直接說明餐飲服務內容,字體又經過設計,具識別性:
在商標識別性方面,法院認為據爭商標之外文「chili's」雖有辣椒之意,又與指定使用之餐飲服務提供之商品有所相關,但該字並非直接說明所提供服務之品質或相關特性,且字體有經過特殊設計,於「 ' 」符號位置設計為小辣椒圖形,整體予人印象鮮明,故具有相當識別性,亦即消費者看到「chili's」時,會認為是表彰餐飲服務的來源(源自美商布林克),而不是單純理解成「辣椒」。

二、系爭商標雖有象臉設計,但整體仍呈現辣椒外型,與據爭商標在外觀、讀音、觀念皆近似:
在近似的判斷上,法院認定系爭商標由尾端捲曲以紅色設色及蒂頭以綠色設色之辣椒圖形與紅色字體大寫字母外文「CHILLIES」上下排列所構成,而據爭商標則由稍經設計之小寫字母外文「chili's」及「s」字母左上方搭配一小辣椒圖形所構成,經設計之外文仍可辨識出「chili's 」之設計字體,兩商標相較,二者外文「CHILLIES」與「chili's 」均係「辣椒」或使人聯想「辣椒」之意涵,僅大小寫及「L」有無重複之些微不同,外觀相彷彿,且觀念及讀音均極相彷彿,應屬構成近似之商標,且近似之程度高。

原告又主張,系爭商標之圖形部分是出自原告獨特之創作理念,由獨特象圖與辣椒圖融合組成,其外觀與單純之辣椒植物已有不同,文字部分「CHILLIES」則是原告以中文「淇里思」為發想,自創之音譯名稱,並搭配原告獨創之圖形,系爭商標圖樣整體具有強烈識別性,而據爭商標僅單純為英文單字「chili」(辣椒)之設計字,並以小辣椒圖案代表「 ' 」,此設計使據爭商標整體未脫離英文單字「chili」之型態(即「辣椒的」),且其中之小辣椒圖案極為細小、不明顯,消費者不容易察覺到據以異議商標之設計,兩商標整體外觀予人之寓目印象截然不同,不構成近似云云。惟法院認為,系爭商標之圖形雖含有象臉設計之意涵,然消費者觀看時,所獲得之直接印象仍為一紅辣椒圖形,與外文「CHILLIES」觀念相通,系爭商標與據爭商標之外觀、觀念均與「辣椒」有關,讀音亦相近,故構成高度近似之商標,原告之主張,不足採信。

三、而商標皆指定使用於餐飲相關服務:
此外,系爭商標指定使用於「餐廳、小吃攤」服務,與據爭商標則指定使用於「餐飲服務」、「餐廳、飲食店、酒吧服務」,皆屬餐飲相關服務,依一般社會通念及市場交易情形,屬同一或高度類似之服務。

原告雖主張,原告實際上經營印度料理餐廳,美商布林克公司則經營美式休閒餐廳,印度料理與美式料理之食材、調味、烹調方式及服務客群等均有明顯區別,相關消費者不致發生混淆誤認。但法院不同意,因為系爭商標及據爭商標註冊時均未限定其經營餐廳之種類,再者,所謂相關消費者不僅包含實際前往餐廳消費之客人,也包含由各種管道可能知悉、接觸商標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之人,系爭商標與據以異議商標高度近似,原告以系爭商標係經營印度料理餐廳,據爭商標係經營美式料理餐廳,主張二者提供之服務並非類似,相關消費者不會發生混淆誤認之虞,不具說服力。

四、系爭商標未能提出使用資料證實在註冊時已為消費者所熟悉:
在消費者熟悉的程度比較上,法院從美商布林克所提供的證物觀察,發現據爭商標確實在2002年開始使用於餐飲服務,於系爭商標註冊日(20172 16日)前,已有使用多年之事實;反觀系爭商標並未提出在註冊日前有大量使用的證據來說服法院,佐證系爭商標在註冊時也已廣為消費者熟知,故法院認為消費者確實較熟悉據爭商標,而應賦予較大保護。

結論:
綜合上述,法院參酌系爭商標與據爭商標高度近似,又皆指定使用於餐飲類服務,且據爭商標具有相當識別性,較為相關消費者所熟悉而應給予較大之保護等相關因素,認為系爭商標之註冊確有可能使相關消費者誤認系爭商標與據以異議商標指定之服務係來自同一來源,或者誤認二商標之使用人間存在關係企業、授權關係、加盟關係或其他類似關係,而產生混淆誤認之虞,故有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之適用。

本案說明了一般人對商標服務是否類似的判斷盲點,以為法院會以「實際」使用的服務來判斷,但實務上,法院仍會審酌商標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類別來判斷。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There Is Only One Black Mamba, and We All Know He Plays Basketball


Mr. Yuan-Hu Lin (Mr. Lin), a successful rally car racer of Taiwan, was ruled unable to register “Black Mamba” as trademark because “Black Mamba” is the stage name of Kobe Bryant, the worldwide famous LA Laker’s former shooting guard.

On April 21, 2016, Mr. Lin filed trademark application for “Black mamba” (hereafter “disputed mark”, as shown below), designated for goods under class 25, including outfits such as sports clothing, T-shirt, scooter clothing, racing apparel, athletic apparel, etc. The disputed mark was registered and published on November 16, 2016 (Reg. No. 01804197), and was subsequently opposed by Kobe Inc. (“KOBE”) on February 15, 2017, alleging violation of, among the others, Article 30.1.13 of Taiwan’s Trademark Law. Taiwan’s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sided with KOBE. Mr. Lin appealed, and the IP Court affirms.  


Article 30.1.13 of Taiwan’s Trademark Law provides that: “A trademark shall not be registered in any of the following: …containing another person’s portrait or well-known name, stage name, pseudonym, or alternative name, unless the said person consents to the application”.

The IP Court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disputed mark was stylized and presented the image of an attacking black mamba (i.e., the snake), the overall appearance and impression of the disputed mark may still be viewed and perceived as the word “black mamba”. The IP Court further noted that stage names do not necessarily refer to the names used by movie or TV celebrities only. Professional athletes, who also provide highly entertaining experiences through performances in competing sports events, may also be viewed as celebrities and thus may use stage names.

Since as early as 2010, according to KOBE, the term “black mamba” has been widely used, both in Taiwan and foreign countries, to describe the future Hall of Famer Kobe Bryant and his aggressive style of playing basketball. The IP Court found KOBE’s above statements persuasive in view of the voluminous supporting materials, including news report, social media discussion, and the associated merchandise. As such, the IP Court ruled that “Black Mamba” has been a famous stage name referred to the former LA Laker’s superstar, and is eligible for protection as moral right. Hence, no one should be able to register a trademark containing such name without Kobe Bryant’s consent.  

Mr. Lin tried to justify the disputed mark by arguing that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disputed mark was actually based on his nickname “black mamba”; and that his fan base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Kobe Bryant, so that the registration is out of good faith without intent to create confusion. However, the IP Court found the arguments unpersuasive, because the evidence submitted by Mr. Lin is only fan discussions limited on specific social media platform, without wide news coverage or reputable reports as presented by KOBE. Such evidence is insufficient to prove that at the tim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disputed mark, the word “black mamba” is directed to Mr. Lin and perceived as his nickname in the relevant consumers.

Based on the forgoing reasons, the IP Court affirms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s decision in cancelling Mr. Lin’s disputed mark. We will see whether there will be appeal challenging IP Court’s judgment.

Source: 智慧財產法院108年度行商訴字第78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IPCA,108%2c%e8%a1%8c%e5%95%86%e8%a8%b4%2c78%2c20200108%2c2

2020年1月5日 星期日

Watch Out — A Leaf May Be Enough For Taiwan’s IPO To Find Similarity With APPLE’s Trademark

Opposing Trademark (Reg. No. 01620273)


Opposed Mark (Reg. No. 01945859)



Watch 
Out 
AppleCareStation (“蘋果保衛站”) is a local business providing backup suppor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service for the well-known iPhone, iPAD, MAC, and relevant 3C products. AppleCareStation filed application for the opposed mark for service designated under Class 35 on March 29, 2018, and later obtained approval of Taiwan’s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PO”)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its opposed mark (Reg. No. 01945859) on October 16, 2018.

APPLE Inc. (“APPLE”) filed opposition against the opposed mark on January 15, 2019, alleging, among the others, violations of Article 30.1.11 of Trademark Act, which reads: “A trademark shall not be registered in any of the following:….(11) being identical with or similar to another person’s well-known trademark or mark, and hence there exists a likelihood of confusion on the relevant public or a likelihood of dilution of the distinctiveness or reputation of the said well-known trademark or mark, unless the proprietor of the said well-known trademark or mark consents to the application.”

On December 19, 2019, IPO sided with APPLE, ruling that the opposed mark is similar with APPLE’s famous trademark “APPLE LOGO” (i.e., the opposing trademark), which may cause confusion among the relevant consumers.

Based on voluminous evidence submitted by APPLE, including decision of Taiwan’s IP Court, IPO’s prior decisions, news report, and commercial success, IPO first found that the opposing trademark has reached the status of a well-known trademark.

With regard to issue of similarity, IPO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main feature of APPLE’s opposing trademark (an appl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pposed mark (a personified smartphone), both marks feature a leaf extending in an upper-right direction. Thus, while the opposed mark is not highly similar with the opposing trademark, ordinary consumers may still find both marks similar with each other.     

The IPO also found APPLE’s opposing trademark demonstrates stronger distinctiveness and enjoys higher familiarity than AppleCareStation’s opposed mark. In addition, APPLE’s business is diversified. For example, the opposing trademark is also designated for service under Class 35, including relevant services for accessories of computer, software, enterprise advertising, marketing consultation, etc. Moreover, IPO noted that it may be AppleCareStation’s intent to, by using its opposed mark, cause the relevant consumers to associate the opposed mark with APPLE’s famous trademark and products. In other words, AppleCareStation’s application does not seem to be made based on good faith. 

In view of the forgoing reasons, the IPO found for APPLE, concluding that AppleCareStation’s opposed mark should be cancelled due to violation of Article 30.1.11 of Trademark Act. It remains to be seen if AppleCareStation will appeal to contest the IPO’s decision.


在保護別人的「蘋果」前,「蘋果保衛站」須先保衛自己的商標

「蘋果保衛站企業社」於2018329日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註冊系爭商標,指定使用於第35類「市場行銷;為軟體發行業者提供行銷服務;廣告宣傳;……;電腦周邊配備零售批發;電腦硬體零售批發;為他人安排電訊服務預約;商品買賣之仲介服務」等服務,並於20181016日獲准註冊(註冊號:01945859)。美商蘋果公司(下稱蘋果公司)2019115日對系爭商標提出異議,認為系爭商標有違反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1112款的情形。智慧局審理後,認為系爭商標與蘋果公司的據爭商標(如下圖所示)有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1款不得註冊的事由,故予以撤銷(20191219日中台異字第G01080041)

據爭商標 (註冊號:01620273)





系爭商標 (註冊號:01945859)

「蘋果保衛站企業社」於

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1款規定,若商標「相同或近似於他人著名商標或標章,有致相關公眾混淆誤認之虞,或有減損著名商標或標章之識別性或信譽之虞者」,不得註冊。適用本款的前提是商標與他人商標構成近似,且他人商標已臻著名。智慧局基於下述理由,認為「蘋果保衛站企業社」的系爭商標有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1款所規定的事由,故撤銷其註冊:

1.      在商標著名性方面,智慧局根據蘋果公司檢送的資料,包含1991年至1997年商品型錄、行銷目錄及年報、網站資料、「APPLE」(蘋果電腦)之報導資料、智慧局過去異議案之審定書、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行商訴字第243號行政判決、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 (Best Global Brands)排行榜、美國商業週刊評選20042007 年全球100 大品牌列表與蘋果公司品牌價值資料、「The World's Greatest Brands」、2018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第2名、2018財富世界500強第11名及世界各國註冊資料,認為蘋果公司所註冊包含據爭商標在內的諸多「蘋果」、「APPLE」及「APPLE LOGO」商標,因為品牌排名及價值一直名列前茅,智慧型手機「iPhone」系列更廣受消費者所喜愛,所表彰之商譽於本件系爭註冊第01945859號「蘋果保衛站企業社標章」商標申請註冊前已廣為相關事業及一般消費者所熟知,而達著名之程度,且著名性極高。

2.      在系爭商標與據爭商標是否近似方面,智慧局則認為系爭商標係由擬人化手機圖案上方置一葉片、左右各結合扳手、榔頭圖形,並於右下搭配一盾牌十字圖所組成;而蘋果公司之據爭商標,則由具有與果身分離向右上延伸葉片之蘋果設計圖所構成。二者相較,雖前者以擬人化手機、後者以蘋果圖形為主要構圖而有不同,然前者之葉片與手機圖形之結合設計並非常見事物之組合,其葉片於整體圖形仍具有識別功能非僅為裝飾,而二者圖形上部均有分離向右上延伸之葉片,於外觀上仍有相仿之處,是就兩造商標整體圖樣,以具有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於購買時施以普通之注意,可能會誤認二者來自同一來源或雖不相同但有關聯之來源,應屬構成近似之商標,僅近似程度不高。

3.      在其他判斷混淆誤認之因素上,智慧局認為蘋果公司的據爭商標所呈現的圖形與所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沒有關聯,具高度識別性,且經過長年的成功行銷,消費者較為熟悉,稍有攀附即容易引起誤認;此外,蘋果公司業務有多角化經營,其據爭商標也有指定使用於和系爭商標相同的第35類服務;再加上系爭商標搭配中文「蘋果保衛站」使用,而「APPLE LOGO」又為蘋果公司之著名商標,蘋果保衛站企業社之使用加深其系爭商標與蘋果公司據爭商標之聯想,且隱喻希望消費者將蘋果保衛站企業社提供之服務與特定商品/服務來源彼此連結,以達行銷目的,故智慧局認系爭商標之註冊申請並非出於善意。

基於上述理由,雖然本案雙方的商標近似程度不高,但考量蘋果公司的據爭商標經長期廣泛行銷已臻著名,著名性極高,較為相關消費者所熟悉,具高度識別性,又有多角化經營之情形,且系爭商標之註冊申請非出於善意,從而,蘋果保衛站企業社以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並指定使用於第35類相關服務,易使消費者誤認其提供之服務係源自於蘋果公司,而誤認二商標之服務為同一來源,或者誤認二商標之使用人間存在關係企業、授權關係、加盟關係或其他類似關係,而產生混淆誤認之虞,系爭商標之註冊,應有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1款前段規定之適用。

雖然蘋果保衛站企業社主張在我國維修市場上有許多標榜蘋果手機專業維修的商店,消費者不會將蘋果手機專業維修站誤認,但智慧局認為對於商品之維修服務,常見有指示性合理使用之情形,即第三人以他人的商標指示該他人的商品或服務,如屬符合商業交易習慣的誠實信用方法、有使用他人商標之必要及使用結果不會造成混淆誤認之虞,才屬商標合理使用之範疇。然而,本案蘋果保衛站企業社是以系爭商標表彰自己服務,與以他人的商標指示該他人的商品或服務不同,故智慧局不採納其意見。

智慧局20191219日中台異字第G01080041號審定書https://twtmsearch.tipo.gov.tw/OS0/OS0401_SCN3.jsp?issueNo=XpJ13RyT4RU9GOCs1OW4rNEk0bEEvMDUreVhhUT09&l6=zh_TW&isReadBulletinen_US=&isReadBulletinzh_TW=true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營業秘密之定義及其保護 (二)


營業秘密之保護人的管理
即使公司對於存放營業秘密的電腦系統、儲存媒體及儲存空間採取嚴密的控管,如果公司內部員工、合作夥伴及上下游廠商不瞭解營業秘密管理的重要性,仍無法有效保護公司的營業秘密,因此人員管理也是營業秘密保護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文茲將營業秘密管理之人員管理,分成員工教育訓練、合約管理、工作守則及離職員工安全控管等四個部分,分別說明如下:
人的管理:教育訓練
要讓公司內部員工能落實營業秘密的保護,首先要使他們瞭解營業秘密的重要性。基此,公司應該要定期舉辦營業秘密保護之相關研習課程,向員工介紹營業秘密相關法規、宣導營業秘密管理的重要性,並說明公司的營業秘密管理規定與相關配套措施,以及機密外洩的因應處理程序等,此外,公司也應該善用各種員工聚會的場合(如部門會議、晨會等),提醒員工營業秘密的重要性及相關注意事項,如遇有營業秘密相關的新聞或重大事件時,也可以透過網站或電子郵件通知員工,並告知正確的處理方法,使員工對於營業秘密有正確的認識,並能採取適當的管理方法。
人的管理:合約管理
為避免公司內部員工、合作夥伴及上下游廠商將所接觸、持有或開發之營業秘密,任意洩漏或散布給第三人,而使該營業秘密喪失其秘密性,公司需要與他們簽定「保密合約」。此外,為避免員工離職後在新工作中使用原公司的營業秘密,公司也可以與他們簽定「競業禁止條款」,約定該員工在離職後一定期間內不得從事與原公司相同或類似的事業。
「保密合約」一般會包含下列四大部分
1、    機密資訊的範圍:保密合約可約定「機密資訊係指甲方於受僱或合作期間內,因使用乙方之設備、資源或因職務關係、合作關係、交易關係,直接或間接收受、接觸、知悉、構思、創作或開發之資料及資訊,或標示『密』字或其他類似文字經宣示為機密者」,以定義機密資訊的範圍。
2、    保密義務:保密合約中所要求的保密義務應至少包括,不得將機密資訊為目的範圍外之利用、未經事前書面同意不得將機密資訊洩漏給第三人或對外發表、禁止複製或攜出載有機密資訊之媒體,以及離職或合作關係終止時應將機密資訊記錄媒體等返還與公司。
3、    保密義務的期間:保密合約應設定特定資訊的保密期間,但如無法特定該期間,則可載明直到該資訊之秘密性喪失前,均為保密期間。
4、    違約責任:保密合約中應載明違約責任,如違約金或請求損害賠償等,亦可直接約定懲罰性違約金之數額,以避免日後舉證證明損害金額之困難。
須符合勞動基準法第9-1條之下列要求,公司才能與員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
1、    雇主有應受保護之正當營業利益。例如雇主耗費相當心力或金錢而研發之優勢技術或創造之營業利益。
2、    勞工擔任之職位或職務,能接觸或使用雇主之營業秘密。因此,對於較低職位本於普通技能就業的勞工,或擔任的職務並無機會接觸公司所欲保護之優勢技術或營業利益的勞工,應無限制其競業的必要。
3、    競業禁止之期間、區域、職業活動之範圍及就業對象,未逾合理範疇。其中,離職後競業禁止之期間最長不能超過2年,且應明定一定的區域並以企業的營業領域、範圍為限。
4、    雇主對勞工因不從事競業行為所受損失有合理補償。
人的管理:工作守則
對於保密合約中無法詳細記載的營業秘密保護程序,公司可明訂於工作守則中,以方便員工遵守。公司制定工作守則,應注意下列事項:
1、    公司應依保密程度的不同對營業秘密進行分級,再根據員工的級別及職務內容明確規定其得接觸何級別的營業秘密,並詳細記載於工作守則,同時也應記載處理業務之相關程序與方式,以便員工確實遵守。
2、    工作守則應明確規定得接觸營業秘密之員工的資格、權利及義務等,嚴禁未經授權即將公司之營業秘密洩漏給第三人,並禁止擅自將職務上所取得的資料攜出公司,同時也應規定員工於離職後須交回或刪除公司的機密資料。
3、    公司於工作守則規定員工的保密義務時,應注意不得違反勞動相關法規,且因工作守則對所有員工都有拘束力,故要確保所有員工都能知悉並瞭解其內容。
人的管理:離職員工安全控管
在營業秘密侵害事件中,有極高的比例是離職員工所為,因此如何加強離職員工的安全控管,是公司降低營業秘密侵害風險的關鍵因素。本文將離職員工的安全控管,分成離職訪談及離職稽核兩方面,分別說明如下:
離職面談
1、    由直屬主管向欲離職之員工說明公司營業密的範圍。
2、    由法務向該員工說明營業秘密法對於員工保密的要求,以及違反的法律效果。
3、    由法務提示該員工所簽署的保密合約及競業禁止條款(如果有的話),並說明其違反的法律效果。
4、    由法務提醒該員工應主動刪除公司之營業秘密(包括其私人電子郵件、網路硬碟、私人儲存設備等均需一併刪除),以及不作為可能的法律效果,同時要求其簽署切結書。
離職稽核報告
1、    請資訊單位提供營業秘密儲存系統的稽核軌跡異常報告。
2、    稽核報告應由該離職員工之直屬主管查核,並確實分析有無異常情事。
3、    公司應事先將離職稽核程序告知所有員工,以避免日後執行時發生紛爭。

營業秘密之定義及其保護 (一)


從南亞科到聯發科,最近多家台灣科技公司發生員工竊取公司營業祕密而被檢察官起訴的案子,究竟甚麼樣的資料可以算是公司的營業秘密?公司又應該如何保護這些營業秘密呢?
營業秘密的定義
營業秘密是指公司內部具有經濟價值且符合秘密性的方法、技術、製程、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以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的資訊,且公司對於這些資訊已採取合理的保密措施者。因此,除了技術資料外,公司內部的財務報告、客戶名單等商業資訊,也都可能是公司的營業秘密。
實務上常將營業秘密分成「商業性的營業秘密」及「技術上的營業秘密」二大類,前者包括客戶名單、交易底價或成本分析等財務資料、行銷計畫、公司未來中長程的發展計畫等,而後者則包括研發資訊、演算法、產品配方、製程、規格或設計原型等。
目前全世界著名的營業秘密大都屬於「技術上的營業秘密」,包括:Google搜尋引擎演算法、肯德基炸雞配方、可口可樂配方、Lena Blackburne棒球摩擦泥土配方、Mrs. Fields巧克力脆片餅乾、Twinkie 餅乾配方、紐約時報暢銷書名單決定方式、李施德林漱口藥水配方、WD-40去汙水配方、Krispy Kreme甜甜圈配方、麥當勞大麥克醬汁配方等。
營業秘密之保護
營業祕密對公司既然重要且有價值,公司即應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來保護該些資料,以防止其被竊取或外洩。因此營業秘密法規定,公司須採取合理的保密措施來保護這些資料,否則該些資料將不會被認定為公司的營業秘密,而無法受到營業秘密法的保護。
但是,公司對於營業秘密究竟要為那些管理,才會被認為已採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呢?實務上一般可分成「物的管理」及「人員管理」兩大類,「物的管理」是指對儲存機密資訊的媒體,以及存放該媒體的空間進行管理,以防止這些機密資訊被竊取,而「人員管理」則是指對於員工、合作夥伴及上下游廠商等之管理,以防止其等因故意、過失而洩漏公司的機密資訊。
物的管理:機密等級的界定與標示
首先,公司應依這些資料的重要性、敏感性及機密程度區分成不同等級,採取不同程度的保護措施,以兼顧資料的安全及使用的效率。再者,為使員工知道該資料具有機密性而應妥善管理,故應對於機密資料進行標示,紙本文件應在文件封面加蓋「密」、「機密」、「極機密」等標示,電磁紀錄則應在檔案名稱或載體為標示,並依機密等級設定不同安全程度之密碼,目前實務多數見解認為,未標示為密件之資料,不屬於公司的營業秘密,而無法受到營業秘密法的保護。
物的管理:存取控制
機密資料除應為機密等級的標示外,也應進行存取控制,即規定何部門、何層級的人員才能讀取該資料。其中,紙本的機密資訊,應放在上鎖的櫃子並由專人管理,由專人依控制規則將資料出借給有權使用之人,且使用者於取用及歸還時,皆應進行登記,故當資料有外洩、毀損等問題時,可迅速追查嫌疑人。至於電磁紀錄,則應存放於公司伺服器中,並限制得接觸該資訊之員工身分。亦即,任何人要存取該資料皆應登入公司之伺服器,且唯有輸入有權接觸該資訊之員工的帳號密碼,才能讀取該資訊。至於機密資料之下載則應從嚴控制,以防止員工將資料下載後攜出。
物的管理:區域控管
為防止無權限之人接觸到機密資料,應將存放機密文件之櫃子及儲存機密檔案之伺服器放置於特定區域,並應對該區域進行門禁管制,除限制可進入該區域之人員,並對於進出人員進行記錄、監視、監聽外,亦應針對外來人士訂定出入管制程序,避免其任意進出管制區域甚至接觸營業秘密。再者,人員進出管制區域時,應對具有照相、錄影、錄音功能之資訊設備及儲存媒體進行攜入管制,並對含有營業秘密的紀錄媒體、資訊設備及模具、試作品等物品進行攜出管制,以避免營業秘密遭攜出後洩漏出去。
物的管理:電腦系統管理
為避免公司內部人員利用網路將機密資訊外洩出去,公司應訂定網路連線管理規則,並進行網路流量監管、電子郵件備份、監控等管制行為;為避免機密資料於傳遞過程中遭竊取、外洩,公司應要求員工需將機密資料加密後,始能進行網路傳輸,或存放於隨身碟等裝置中;為防止駭客入侵而破壞、竊取公司機密資訊,公司應加強外部入侵之防禦,除可設置防火牆、防毒軟體以防範電腦病毒等惡意攻擊程式外,亦可設置弱點掃描、入侵偵測系統(IDS)、虛擬私有網路(VPN)等,以強化網路安全管理。

----待續

Starbucks successful in invalidation action against trademark “星爸爸 Starpapa”

On November 28, 2024, Taiwan’s IP Office (“TIPO”) ruled in favor of global coffee giant, Starbucks Corporation (“Starbucks”), finding the di...